查看原文
其他

梅葆玖:忆裘盛戎先生

梅葆玖 梨園雜志 2022-07-30

 更多精彩 点击上方蓝字"梨園雜志"↑免费订阅

 

 今年是裘盛戎先生百年诞辰,裘盛戎先生对京剧花脸行和整个京剧发展的贡献人所共知,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来学习和怀念的。


 我查了查资料,近一百年前,也就是1920年,我的父亲梅兰芳和杨小楼先生合作组织成立了崇林社,这一个班社,共有6位花脸,裘盛戎先生的父亲裘桂仙先生当时就在崇林社这6位花脸中名列第一。


裘桂仙之《草桥关》

 

 裘桂仙先生在清末民初京城闻名,他讲究唱法,吐字饱满有力,发音一丝不苟,是一位演唱、表演都非常出色的崇高的艺术家,我到现在还留存着他的一些唱片,我们还有幸能够听到他的声音。同时他胡琴拉得也非常好,曾经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过琴,这都有历史的记载。

 

 在裘盛戎先生百年诞辰之际,有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情我想说说。那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,我当时正在上海法租界里的一个教会学校上小学,那是一个法国学校,那个学校的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。我父亲对我说,你一定要念书,要很好地读书。那时候是国民党统治时期,上海物价飞涨、货币贬值,学校的经费也因物价飞涨有了困难,学校就希望我们为学校进行一次义演。我当然同意了,因为我是那个学校的学生嘛。我的父亲、母亲知道这个事情后非常高兴,说一定要为这个学校来募捐,把这个学校办好,多培养出好的学生。


裘盛戎之《盗御马》


 我的姐姐葆玥如今已故去了,她当时学的是老生,她的开蒙老师是著名影星卢燕的妈妈李桂芬老师,我们后来就跟剧院商量,我跟姐姐两个人唱《二进宫》。《二进宫》需要一位演徐延昭的演员,当时想请裘盛戎先生来带着我们两个唱这出戏。裘盛戎先生那时才30多岁,非常精神,当时他正在上海中国大剧院那儿定期演出,我父亲就亲自跟裘盛戎先生说了这件事。我父亲说:“葆玖、葆玥还小,刚学了这个戏,您在台上给兜着点。”裘盛戎先生听了之后,这样回我的父亲:“您放心,我一定把两位小老板把严了。”我当时非常高兴,可惜当年演出没有留下那段录音,要是留下了这份资料,如今该有多宝贵啊。

 

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,裘先生的艺术又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几乎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,“十净九裘”人人皆知。20世纪60年代我们同在北京京剧院工作,但是不在一个团,见面的机会也不是很多。每次见面的时候,他都非常关怀我跟葆玥姐姐,因为他跟我父亲是多年的至交,他非常珍惜这份情谊。

 

 裘盛戎先生1947年在北京创立了自己的“戎社”,20世纪50年代中期,裘盛戎老师的表演艺术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,大家都在学裘派。但是1966年,“文革”来了,裘盛戎先生被打成了“反动艺术权威”,当时老北京京剧团演出《海港》,让他演的是高志扬,他不能演A角,只能让他演B角。可是观众也非常聪明,凡是《海港》演出的时候,大伙儿先问问,今天裘老板演不演?他演大家都买票,他不演大家就不来看,观众还是想看裘盛戎老师的艺术。这是一段回忆吧。


 裘盛戎、马连良、赵燕侠之《杜鹃山》

 

 裘盛戎先生既继承了传统,又勇于创新,在40多年舞台实践中,不断丰富提高改造自己的表演艺术,博采众长,扬长避短,敢于突破,结合自身的条件,紧扣时代的脉搏,把京剧花脸行当的艺术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和新阶段。

 

 今天我们年青一代要很好地继承裘派艺术,要很好地来纪念裘盛戎先生,那么就要求一定得努力而认真地学习到裘派艺术动人的表演风度、风格。要学他的精准有力,而又能表达人物思想感情、以动人心弦的唱腔来感动观众,这是裘盛戎先生艺术上最大的,也是最宝贵的两个亮点。


 余音绕梁,三日未绝,让完美动人的裘派艺术代代相传,让裘盛戎先生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。


 2015年6月1日


(《笔墨有声》)


- 历史推荐 -


谈京剧里的迷信:“总较诲淫诲盗要好些”

剖视京剧《捉放曹》:“陈宫坐定是一个投机失败者”

说马连良:“是一位全知全能的戏剧艺术家”

汪曾祺:“京剧现状,只有正视危机,才能走出危机”

怎么办:京戏日渐单薄,因为不正经的戏被观众疯狂欢迎

戏改臆说:“故事新编远离古人生活,老观众们宁肯看传统戏”

晚年的精品(记程砚秋老师的《三击掌》和《英台抗婚》)

京剧伴奏中的“板”:“制板之木,以紫檀为上品,名曰檀板”

忆梅兰芳:“他如果写回忆录,足当一部晚清民国稗史”

李少春:“猴戏非我理想中的戏,我所爱的是文武老生”

梅兰芳:演员病不得,我随便讲几桩自己带病上场的故事



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
更多梨园旧事get√

光风霁月的梨园久已被人遗忘的故纸堆中那个

致力于寻找和分享   



怀旧

梨園雜志

微信号:liyuanzazhi

今日头条:梨園雜志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